(赣鄱儿女网 谢员外)“政府工作报告政治站位高、总结成绩实、目标谋划准、为民情怀浓,是一份凝心聚力的‘成绩单’,也是一张催人奋进的‘施工图’。”
1月17日下午,省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举行小组会议,来自各界别的省政协委员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结合江西发展实际,积极议政建言。
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提高4.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左右……
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这一系列数据,引起了李文信委员的关注。他表示,我省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继续位居全国前列,成为全国为数不多GDP增速持续回升、逐季向好的省份,“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充分体现出江西发展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能。”
全球最大最环保烧结机热负荷试车成功,全球首个稻属最全超级泛基因组图谱成功绘制,全球首台超大型立环脉动高梯度磁选机下线……多位委员发现,我省敢为天下先势头喜人,创新日益成为江西发展的强劲引擎。
蔡斯嘉委员粗略计算,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首次”“率先”“唯一”等词汇至少有17处,“凝聚人心,鼓舞干劲。”我省综合科学技术创新水平指数达64.52%,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至172家……郑志军委员认为,这是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的生动注脚。
扎实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全面落实国家一揽子增量政策……
过去一年,我省面对各种超预期因素影响,瞄准发展所需,相继推出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政策举措,打好稳增长“组合拳”,逐步释放政策红利,极大地增强了市场信心。
“难中求成”是徐年春委员点赞报告的“关键词”。他说,全省上下“拧成一股绳”,一月接着一月拼,一季更比一季好,成功交出了应对挑战“虽难犹成”、发展成效“可圈可点”的年度答卷。
王前虎委员表示,将以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提升“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争取更多“两重”项目进入国家“盘子”、贯彻落实好国家即将出台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全面梳理“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高质量编制好我省“十五五”规划。
“2024年我省新增上市和申报企业11家。”作为中国证监会江西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匡晓凤委员感叹,这一个数字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实属不易。谈及下一步工作重点,她表示,将持续关注、纵深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升级工程,支持上市公司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和并购重组。
“地区生产总值5%左右的增长目标,既不跳脚摸高,也不保守,让人对未来充满希望。”李国勇委员表示,将全方面实施食品产业现代化建设,做好企业创新升级,大力推进数字化的经济发展。
信心赛过黄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健全外资企业投诉协调机制、支持参与产业链上下游配套协作……麦建宁委员表示,这一系列工作部署增强了海外侨商的投资信心和动力。他表示,将充分的发挥和利用海内外侨界人士融通中外、情系桑梓的特质与作用,更好推动我省主动服务和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全面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江西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的决定》恰逢省两会前夕出台,愈发激励全省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刘宾委员作为林业工作者,表示将始终用好改革这关键一招,在快速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区建设的基础上,从产权制度入手,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推动油茶、竹产业和林下经济发展,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生态美和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繁荣发展赣鄱文化。其中,特别提出要“实施赣鄱文明考古探源工程”,并举全省之力支持景德镇申遗,让无与伦比的江西陶瓷文化在世界文明百花园更加光彩夺目。
翁彦俊委员作为景德镇考古工作者和申遗工作参与者,感到使命在肩的同时,建议鼓励围绕这两项工作,大力实施艺术创作“四名工程”,结合“Discover Jiangxi”文旅推广计划,让赣鄱文化和江西陶瓷文化的夺目光彩更为世界所见。
“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高站位的政治报告,是一个务实的经济报告,也是一个提信心的民生报告。”万玲常委建议,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用好现有政策和增量政策,加强对出台政策实施效果的监督、督导,让政策真正惠及人民群众。
“目前,全省建成高标准农田3068万亩,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75%。”黎建华委员建议,将建后管护工作放在主体地位,建管用一体推进高标准农田整区域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说明,力争新增国家实验室研究基地或网络成员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2家,有序推进省实验室建设。贺浩华委员建议,以点带面推进智慧农业,加强科技小院建设,开拓“职教出海”新路径。
易艳丹委员将目光聚焦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与青少年成长成才的结合点上。她建议,成立由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多方参与的江西青少年人才教育学院,提升中小学科学教育水平,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翻阅政府工作报告,张福庆委员欣喜地发现,去年年初确定的10件民生实事已全部兑现。“目前我省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数量多、老龄化速度快、适老化改造任务重。”他建议,在高校增设“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老年保健与管理”等专业,培养更多具备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康养服务人才。